深圳市伊俐信科技有限公司
消防產品,認證,檢測,技術,管理,咨詢服務中心
消防產品,認證,檢測,技術,管理,咨詢服務中心
2023-06-02 09:41:18 責任編輯:深圳市伊俐信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0
2023年5月25至26日,中國消防協會火災原因調查專業委員會(簡稱“火調專委會”)在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召開七屆一次會議暨學術研討會。出席會議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清華合肥院院長、中國消防協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火調專委會名譽主任委員范維澄院士;中國消防協會會員服務部主任郝益成;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清華合肥院執行院長袁宏永教授;清華合肥院黨委專職副書記范觀兵等。同時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應急管理部天津、沈陽、四川、上海消防研究所,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中國人民警察大學、中國消防救援學院、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安徽省公安廳等火災調查領域專家學者,以及全國消防救援隊伍一線火災調查員,中國人保、海爾集團、正泰集團、寧德時代、美亞柏科、科大立安等企業代表共計12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清華合肥院黨委專職副書記范觀兵、武漢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院院長李開源教授、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研究生院黨委書記張金專教授分別主持。
范維澄院士線上致辭
范維澄院士在致辭中指出:火災原因調查是公共安全領域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一門跨領域、多學科交叉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科研、企業、保險等全鏈條貫通、全方位協作。火調專委會多年來搭建了火災事故調查技術、方法、理念的學術交流平臺,取得了明顯成效。希望火調專委會繼續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集中大家智慧,為提高我國火災調查的整體能力、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風險作出應有貢獻。
換屆聘任儀式
中國消防協會會員服務部部郝益成主任宣讀《中國消防協會第七屆火災原因調查專業委員會換屆決定》,為現場委員頒發了證書。
火調專委會秘書處交接儀式
會上舉行了火調專委會秘書處交接儀式,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副所長魯志寶研究員在交接儀式上發表感言,指出中國消防協會火災原因調查專業委員會誕生于1994年,至今已經歷過30個春秋,為我國火災原因調查技術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建設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火災調查事業需要傳承,不僅是隊伍、還有技術、更有火調精神的傳承,“不屈不撓、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不真不求”,十六個字、四句話、八個“不”的火調精神,根植于火調人的心中,是一種精神、一種情懷,也是一種文化,幾十年來,這種精神激勵著大家在火調崗位上攻堅克難、勇毅前行,推動中國火調的高質量發展。
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副所長魯志寶研究員講話
清華合肥院執行院長袁宏永教授講話
第七屆火調專委會主任委員袁宏永教授指出,火災調查是火災科學的指路明燈,只有充分發揮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各部門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得到客觀公正、科學嚴謹的調查結論,才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考驗,本屆專委會在遴選消防救援一線火調工作者的基礎上,吸納了火災科學、法庭科學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并注意吸納品牌企業委員代表,是我國火災調查“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綜合力量。火調專委會搭建了一個匯聚智慧、深化交流、增進合作的學術交流平臺,將有利促進火災調查技術發展,對于精準溯源、精準治理、防止重蹈覆轍將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消防協會會員服務部郝益成主任講話
中國消防協會會員服務部郝益成主任代表協會做總結發言指出,一是找準中心工作,服務應急消防救援體系。關注公共安全事業發展重點、難點問題,緊跟應急管理事業發展方向,致力于火調技術水平的提升,為規范火災調查程序、制訂技術標準、培養專業人才做了大量的工作,為全國火災調查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加強學術交流,增強專委會國內外傳播效能。把開展高質量學術活動作為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強化培訓和咨詢服務,積極開展火災原因調查各專業領域、國內和國際智庫間的合作交流,加強國內外先進技術產品的推廣應用;三是堅持規范管理,促進分會實現科學化可持續發展。要自覺接受協會領導和管理,加強與協會聯系溝通,經常與協會各部門開展工作交流。要積極開展活動,發揮好分會的職能作用。要加強信息報送,形成報送制度,每月向協會報送工作月報,反映工作動態。依照協會的《章程》和《中國消防協會分支機構管理辦法》開展工作,不得開展與業務范圍無關的活動。
隨后會議進行了5項目專題學術報告:應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原所長趙長征研究員作《電氣火災調查難點與分析》;李開源教授作《數值模擬技術在火災調查中的應用與思考》;米文忠高工作《美國火災調查職業化啟示》;應急管理部火災事故調查專家組成員張萬民高工作《一起PE材料電熔焊接火災原因調查案例》;應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火災物證鑒定中心陽世群研究員作《森林火災調查技術》等主題報告。
研討會中,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張良副研究員、應急管理部沈陽消防研究所吳瑩副研究員、應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包任烈特聘副研究員、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事故調查技術中心李長征高工、四川蜀鼎律師事務所盧麒律師、河北省消防救援總隊王智勇高工、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偵查學院金靜副教授等還分別就各自的“電動汽車火災及調查技術”“新時期火災調查業務數字化服務模式探究”“火災中典型可燃物分解機理與釋放氣體研究”“空調冷媒泄漏起火案例分析”“起火線路不明法院如何判責”“地上無窗商場其吊頂開口及通風條件對起火部位認定的影響”“放火案件偵查物證技術研究”等報告發表了見解。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參觀了清華合肥院巨災科學中心生命線安全運行技術研究平臺、多災害要素耦合作用風洞實驗平臺、事故調查物證鑒定實驗平臺和消防安全實驗平臺等,加深了對公共安全科技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的理解。
(審批:曹忙根 審核:郝益成 編輯:宋玉)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139 2463 7548
郵箱 :591053467@qq.com
總部地址:深圳市光明區鳳凰街道南太云創谷產業中心3棟6樓